中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全球投资和并购活动已成为全球商业社会最具活力的力量。日前,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夏季达沃斯论坛联袂主办的“21TIME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企业公民上海开放式圆桌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在研讨会上,参会专家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发展愈加迅猛。在全球经济增速疲软的宏观环境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并购投资,需特别注重投资风险,谨慎选择投资方向。
2011年海外并购数量达到207宗,金额达到429亿美元。中企的并购趋势也发生比较大的转变,从能源、资源类行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日益关注全球的制造业和消费品的投资机会。
复星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认为,在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速,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速都会趋缓。过去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丧失,中国正在加强环境治理和社会成本治理。宏观环境的急剧变化,倒逼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在经济下行期实现良好的发展。另外,梁信军还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全球范围会遭遇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他提醒发展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通胀将是中国企业投资的长期挑战,中企必须早做准备,在其各项战略决策中都要增加一个如何防范通涨的问题。”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盛兴表示,随着跨国兼并收购的增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加大这种投资的审批力度,也就是说,中企海外并购面临的投资审批的政治风险增加。除此之外,余盛兴还提醒中企需注重防范法律风险和投资人、董事、监事和其他人员的风险。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合伙人朱林也认为,中国企业的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各个阶段的风险问题,在跨国并购的启动阶段、交易阶段、整合阶段,都会面临一些风险。朱林特别指出,中企在进行并购交易时一定要清楚该交易是否可行,当地的法律和商业环境如何,以及要考虑购买的企业与自身的长期战略是否匹配。
朱林表示,一个成功的交易所包含的要素有,对政策的管理、规划和战略及流程管理。他建议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对政治和社会问题保持敏感度,最好能找到合作伙伴以减低政治风险;一定要想清楚做海外并购的战略和目的;在交易执行中要考虑行业的周期性和运营资本,另外,法律起草、商标、专利权和重要员工方面也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在业务整合阶段,最重要的是快速取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等。
“21TIME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企业公民上海开放式圆桌研讨会”由《21世纪经济导报》、《21世纪经济报道》、Moringwistle.com主办,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合办。研讨会还特别了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希腊市场的并购投资机会,并厘清了特定市场并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为中企全球企业公民实践的约束与创新,以及探寻海外并购投资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