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新闻 > 闯荡非洲:本土化经营是硬道理
闯荡非洲:本土化经营是硬道理
2014-05-2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1日内删除。
摘要: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着力点时还会习惯性忽略非洲。但随着国家领导人接连访问非洲,投资非洲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对非洲进出口1393.4亿元,同比增长22.6%。非洲已成为浙江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非洲,一块古老而又狂热的土地。从埃及金字塔到南非好望角,它的神秘足以令无数淘金者心驰神往。

  曾几何时,浙商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着力点时还会习惯性忽略非洲。但随着国家领导人接连访问非洲,投资非洲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对非洲进出口1393.4亿元,同比增长22.6%。非洲已成为浙江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当浙商牵手非洲,浙商资本融合非洲产业,又会擦出怎样的火化。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就浙商在非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了解。

  集群式发展 企业产品要“标准输出”

  在民营企业家的眼中,非洲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丰富的矿产资源到百废待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处处蕴藏商机。2013年,全球15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就占了9席。

  浙江作为中国民间资本集散地,对非投资自然少不了浙商的身影。根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4月30日,浙江在非洲投资累计共有464家企业,在非投资项目达459个,投资总额为143874.33万美元。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目前已出台《加快浙江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加快浙江省对外承包工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两个文件,旨在通过投资带动贸易,加强对外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浙商企业全球化战略。

  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副处长阮刚辉介绍说,非洲国家虽然政局动荡但整体法制十分健全,常年动荡导致与民生相关基础产业发展落后,而浙江在轻纺、建筑施工等行业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强大的市场嗅觉和投资灵活性可以很好地帮助浙商在非洲立足发展。

  据悉,目前浙江在非洲的房屋建筑类企业有255家,从施工到建设再到运营,已经形成了封闭的产业生态链,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竞争中拥有较强的产业优势。

  “国外建厂生产,最怕的是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出差错,中国企业的产品和当地其他企业的产品规格标准不一定相同,就地取材有时并不能解决供应链风险。”阮刚辉说,政府鼓励企业以集群模式对外投资,借助境外合作园区的平台,在园区内完成产品的供应生产一条龙,企业抱团取暖,告别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

  谈到产品的规模标准,阮刚辉还特别提到浙江企业也要进行“标准输出”。“因为一些历史遗留原因,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生产的产品都是按西方标准,这对中国企业开拓市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集群式发展有利于‘推销’我们的产品标准,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入乡随俗 投资非洲需本土化经营


  浙江民间资本充裕,但在企业对非投资中由于政策所限往往鞭长莫及。

  阮刚辉在谈到浙商投资时也坦言,在非投资企业虽然涉足的产业很广,核心竞争力也不落下风,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融资困难,不利于帮助非洲当地的产业建设,更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非洲市场巨大,如何将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消费,往往需要一定的产业周期。”阮刚辉提出,民营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跨地区发展时能拿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发展规划。“从生产、销售、融资等多方面考虑,本土化经营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优势已消耗殆尽。非洲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在企业利润急剧压缩的今天,本土化经营是企业谋求转型发展的重要渠道。

  2009年,浙江省商务厅印发《浙江省境外投资经济合作重点企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的文件,响应“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从市场项目管控、风险防范等方面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支持。

  最后,阮刚辉对企业走出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海外投资各种风险难以预料,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企业的发展也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企业是商业盈利者,但也是市场建设者;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扮演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更要担负起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产业生态圈的重任。”
 
摘自:浙商网
海外投资网微信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世界游微信号 扫描二维码或
查找公众号
"海外投资俱乐部"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