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非洲:归根到底,“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你的目的是在当地如何生存、立足、发展,所以必须做到客观评估
何烈辉和非洲有着独特的渊源。14年前,二十多岁的他就只身进入非洲,开始了在充满未知的非洲大陆的闯荡。如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额已升至2000多亿美元。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现兼任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多职的何烈辉表示,21世纪是非洲的世纪,当地的投资机会很多、潜力很大。而存在的诸多风险可以把控和避免。
第一财经日报:跟以往相比,如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有何变化?
何烈辉: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近5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00年时中非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近两年已经达到2000多亿美元,增长就在近几年。主要的变化是,原来以贸易为主,但现在直接投资比例不断上升。投资的产业也从原来的日用品、能源等变得更为多元。
日报:非洲的投资环境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何烈辉:非洲创业机会很多,潜力很大,但是发展很不均衡,所以存在一些风险。风险包括法律、政治和商业风险等。但这些风险是可以把控的,比如商业风险可以通过商业操作来规避,政治风险则需要对对方的国家比较了解,应对法律风险是指要熟知当地的法律法规。
另外,非洲局部地区的治安不好,社会不那么稳定,人身安全方面会有风险。对中国人而言要谨记,到任何一个国家,包括非洲和中东地区,都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习惯,不要和当地人产生这方面的分歧和纷争。
还有,要特别注意贸易供货的安全性。有些国家的交易安全是个问题,比如假钞、假信用证、收货后不付款等,这方面要格外注意。
总体而言,非洲还是相对稳定的,也是适合发展的。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非洲比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会快很多。
日报:除了您刚才提到的诸多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有哪些挑战?
何烈辉:中国企业走出去挑战分几方面。一方面从企业本身来讲,必须要有懂跨国经营的人才。第二方面还要考虑自己从事的产业是不是适合走出去。并非人人都适合走出去,所以要客观考量。第三方面是要考虑资金问题。第四是所有的行为都要符合长期发展的规划,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
归根到底,“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你的目的是在当地如何生存、立足、发展,所以必须做到客观评估。
日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何烈辉:中小企业尤其要谨慎。我建议他们要做足功课,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市场调研这些钱是值得花的,而且一定要亲力亲为,同时听取专业机构的意见以及当地企业的想法。
除了亲力亲为之外,还要和专业的团队合作。最后就是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团队来专门操作这种国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