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境外直投总量达到近1300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国对华的直投总量。这也预示着中国正在由一个全球投资的主要受益者转变为重要推动者。这一趋势在非洲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国对非直投总量在2014年~2020年期间有望翻4番,达到近1000亿美元。
这个转折,不仅显著地表现在总体投资增长方面,更是通过一些细微的趋势,尤其是境外投资的多样性得以呈现。虽然投资多样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但是该趋势在传统能源和矿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非洲却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能源和矿业将继续在中非的业务往来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大量的中国投资正逐渐流向非洲的银行、农业、铁路、清洁能源和电信等多个领域。
中企对非投资领域多样化的趋势被一种“推力”和“拉力”相结合的强大力量所驱动。所谓“推力”,即近年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进;所谓“拉力”,即非洲经济发展所需的针对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局面的大量投资。当今中国社会中产阶级不断增加,年轻人都受过良好教育,非洲市场对于能以低成本提供高端技术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
能源矿业仍是重头
非洲的能源和矿业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中国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最重要的行业。然而,资源国家主义的主张导致东道国对中国投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中国正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是“金砖四国”,还有“薄荷四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带来的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逐渐从高增长、资本密集型模式向中增长、以消费者为主、以质量为重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减少了中国对非洲特定商品的需求。
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但非洲的能源和矿业仍将是中国投资者的主要目标。近期中国对非的一些大额投资也能反映出这种趋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位于纳米比亚的兰杰·海因里希铀矿;中国铝业联合力拓矿业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将共同投资一个位于几内亚的价值20亿美元的铁矿石项目;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位于南非的非洲煤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美元;河北中铂铂业有限公司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位于南非的东部铂业旗下的全部资产。
金融领域投资不断加码
顺应“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中国金融机构也在加快其海外扩张步伐,尤其是对非投资的步伐。这支“出海者”队伍主要由大型国有银行构成,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领军。另外,中国的保险和出口信贷机构(比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大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保险支持者及资金依托者,也是出海队伍中的核心成员。
然而,中国在非洲金融市场上的活动主要还是针对一小部分特大型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鲜见有直接对银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这也不难看出,中国对非洲银行业领域的投资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水平。
去年,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不依附于大型项目融资这种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进军非洲的银行业(虽然是通过成熟的金融中心间接进入)。例如,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同意以7.65亿美元的价格从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收购标准银行全球市场业务部门60%的股权(该交易在今年初完成交割)。在这笔交易之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能够帮助国家开发银行获得在非借贷资产业务的银行服务(包括对目标资产和融资结构的建议)。
这类交易将使得中国的银行扩大其非洲业务网络并获得更大范围的资产组合,进而为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农业投资惠及各方
今年初中国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出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农业“走出去”战略,并首次对有效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收入的提高和饮食的丰富,中国农田和水资源的短缺也接踵而至,中国正在加快建立全球供应链来满足其粮食需求。
为了响应该方针,大型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明食品集团和重庆食品集团等均迈出了海外扩张(包括非洲)的重要步伐。例如,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其在2015年有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预算额)在近期与农产品的全球供应链领导者香港来宝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该集团在南非拥有大规模的油籽业务)。借力于该安排,来宝集团将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国际来源和交易平台。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粮食供应对中国和非洲经济的战略重要性,我们也见证了大量政府间合作。截至2014年底,中国农业部已经与17个非洲国家政府或组织签署了31份合作协议,并援建了22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双边合作渠道派遣了数百名高级农业专家赴非洲支援,同时在非洲培训了5000多名农业经济技术管理人员。
泛非高速铁路网愿景
中国现在几近完成了一条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铁路网络,并正鼓励本国的铁路建设企业和机车建造企业“走出去”。非洲铁路普及率低,人口数量庞大,对重型货物的运输能力有巨大的需求,所以非洲是中国铁建企业和机车制造企业实现“走出去”的一个理想平台。
近期在该领域的主要投资项目有: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与南非Transnet集团公司签署了电力机车整机出口合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出口的最大订单;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肯尼亚投资36亿美元建设内罗毕至蒙巴萨的标准轨距铁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肯尼亚投资119.7亿元建设海岸铁路工程。
然而,上述项目都是普通铁路,中国的长远目标是建设一条泛非高速铁路网络。这个网络将连接非洲的主要城市、矿场和基础设施枢纽(如港口)。除了促进泛非大陆的发展,这也将促进中国对非的出口(包括劳务出口)以及非洲矿产资源(大多位于偏僻的地区,需要耗费大量运输费用)对中国出口的路线。中国也宣布将在非洲大陆建立一个高速铁路研发中心,这迈出了泛非高速铁路网这个长远目标的第一步。
清洁能源合作基础更实
为了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保护能源安全并且完成制定的减排目标,中国最近开始转型成为世界清洁能源的领导者。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已经决定在2011~2015年在清洁能源(主要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投资4730亿美元。
正如铁路技术已经为中国创造出许多诸如中国水电、金风科技等领军企业一样,中国也开始鼓励国内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非洲的能源极度缺乏,但是可再生资源却非常丰富,现如今,非洲需要乡村化、分散化的能源供应。
最近中国与加纳、赞比亚以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签署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协议。在此协议之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许可来换取进入加纳和赞比亚市场的权利。
近年来,中国对非在其他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包括:广东汉能光伏以11亿美元收购了加纳SavannaSolar70%的股权;海润太阳能和Amed能源在南非建立了合资企业;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南非开普敦开设了一座工厂,从而成为首个在非洲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
在核能源方面,中国的目标更为宏伟。中国有23家正在运营和26家正在建造的核电站,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装载容量超过800亿瓦特的目标(在2030年前超过2000亿瓦特)。在引进西方技术之后,中国现在在核反应堆设计和建造以及燃料循环方面已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现如今,中国的政策是出口核反应堆技术和施工服务(包括劳务出口)。
目前,中国的核电企业正在见证南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在2030年前投资930亿美元建设6个核反应堆。这一新建的核电项目能提供96亿瓦特的新增发电能力。此项目将分三阶段建设完成,每阶段新增发电能力32亿瓦特。中国方面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企业(还有法国、美国、韩国和俄罗斯的核巨头)包括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基于法国技术,正在探索一种能够促进其ACPR1000核反应堆效率的设计。
电信市场潜力巨大
进入非洲潜在的、规模巨大的电信市场是近几年来中国在非洲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此次战略投资的背景和模式与上述投资非常相似。电信产业也是中国战略框架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中,华为、中兴等领军企业已经建立起超过10亿用户的国内市场,并在更加深入地开拓海外新市场。地广人稀的非洲,移动手机市场增长速度很快,但网络覆盖严重短缺、建立网络信号站的巨额开支依然是非洲电信市场大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的电信公司在帮助非洲搭建“电信缺口”桥梁、建设电信基础设施、为几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价格低廉手机方面已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事实上,最近华为在南非和尼日利亚已经建立了新的网络。与此同时,中兴也在致力于肯尼亚的4G网络发展。在非洲城市居民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长和农民们越来越意识到移动通信益处的情况下,中国在非洲的电信投资只会越来越多。
中国对非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对于传统能源和矿业方面的投资兴趣不会降低,但是在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为了参与和支持其他行业,中国在能源矿业方面的投资占比将会相对降低。
由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进入非洲市场。此外,相对于集中精力对非洲原材料进行开发和出口,这些企业更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巨大市场机遇和消费阶层的不断升级。
中国对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要求与非洲的需求恰好吻合。考虑到非洲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和上升的消费者阶层,中非的投资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大,并不断增强在各个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