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正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通过对外投资合作来优化资源配置,重构价值链条,这也是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逻辑。但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也应重视风险控制和防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交出亮丽成绩单。9月22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全球流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9.9%,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从统计上而言,这意味着从2015年起,中国正式成为资本对外输出国。
张向晨表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上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
美国的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是1356亿美元,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2002年至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5.9%,“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5390.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全球排位居第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从2015年情况看,中国当年对外投资还呈现出多方特点。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领域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对相关国家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增大,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
张向晨同时指出,从对外投资的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看,2015年近八成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来自地方企业。地方企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93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77%。
与此同时,金融业对外投资业表现抢眼。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表示,2015年度中国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是2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6%;到2015年末,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65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0%,显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和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为何中国对外投资却实现了快速发展?专家表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这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坚实物质基础。除此之外,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也促成了中国对外投资快速成长。
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在复苏,对外国投资有需求,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工业化也需要外来资金。无论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为了吸引外来资金也出台了一些投资便利化措施,这种外部环境便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效应凸显。中国政府简政放权采取了便利化措施,也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2014年颁布境外投资新的管理办法,到2016年9月8日商务部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共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和核准21175件,其中核准件只有110件,占总数的0.5%,99.5%都通过便利的备案方式完成,这使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变得更为方便。
此外,企业“走出去”有着强劲动力。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要转型升级必须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所以,目前企业“走出去”愿望非常强烈,积极融入到全球的创新网络、制造网络和市场网络。
通常,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口径分为按首个投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统计和按最终投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统计,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前者。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孟庆欣表示,这一方法可以保证对外直接投资总规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外界何时更改统计口径的询问,孟庆欣表示目前还在尝试之中,发布还需要过程。
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快速增长,今年这一势头得到延续。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486个,共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6大行业,实际交易金额617亿美元,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并购金额。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助于获得设计、研发、营销、服务这些高端的生产要素,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物流链中的地位。此外,通过境外并购,可以帮助被并购企业摆脱困境,也为所在国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张向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