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热炒,国内医疗医药标的估值已逐渐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加之缺乏核心技术及创新,2016年前后,出现了并购资本组团到海外寻找标的的趋势。
一边是海外医疗服务扎堆进入中国,一边是中国医疗资本密集出海,2016年前后,海外医疗投资进入全面爆发期。就今年上半年来看,海外医疗投资并购的主力是上市公司。据统计,国内企业对海外制药、生物技术、医疗类资产的收购额已超过39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2015年全年投资总额,是2012年的十倍。
投资专家分析,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医疗标的的价格已经很高,而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标的又很少。相比之下,海外投资机会多、风险低。目前中国资本出海主要聚焦在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投后管理和本土化落地将是一大挑战。
技术缺乏泡沫泛起,资金组团集体出海
在资本大规模引入海外医疗服务的同时,出海并购医疗标的也在今年集中爆发,交易金额更是屡刷新高。
专家向记者表示:“近两年,国内大型药企步履频繁、资金量大。虽有资金,但不掌握技术,创新能力、方式和路径也是弱项。这种情况下,最快达到创新突破的方式就是海外并购,直接引进再技术转换或者是中外合作。”
估值也是催热海外并购的一大因素。迈瑞医疗总裁成明和向记者表示,国内外的医疗标的估值差异很大,国内标的估值偏高,部分标的价格是被国内资本追捧形成短期的热点而炒高的。相比之下,海外标的的估值则比较合理,一般是基于市场现状来给予价值判断。
普华永道医疗项目负责人钱立强也有同感,他曾告诉记者:“国内医疗标的的估值和并购代价已明显偏高。”
但由于时间尚短,无法评判海外并购对企业带来的具体效益,目前并购方的口径皆直指国际化布局。
A股上市公司是最为活跃的并购主体。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共计有25家上市公司发起海外医疗并购,仅七月份就有三诺生物、紫鑫药业、绿叶集团、复星医药、罗欣药业参与其中。而复星医药84亿收购印度Gland Pharma约86.08%股权更是刷新了中国药企海外并购最高纪录。
从并购路径看,除了企业自己出海寻找项目,部分则借助基金搭桥或牵手投资机构。如热衷于并购基金的爱尔眼科,以自有资金2亿元参与设立华泰瑞联二期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关注范围包括“海外产业并购中的投资机会”。
林刚表示:“在海外找标的不容易,不仅存在很多保护、保留意识,也有新技术、新模式的担忧,担心被模仿。国内资本出海面临的首个投资风险就是市场了解和信任背书,所以很多投资都是通过基金实现,可以缩短调研周期、降低风险。”
由于医疗领域各个子行业的特点不尽相同,并购不同标的面临的挑战也不同。
许谦告诉记者,投资新药研发的特点是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或者研发失败无法上市。与此相对应的是回报率高,特别是生物药和创新药;医疗器械则比较细分,通常很难支撑起一个上市公司,但是投资周期较短,经临床验证之后发展会很快,通常通过被并购实现财务回报;医疗服务包含的医养结合、养老院等大多是重资产投资,与精准医疗服务挂钩的标的则按照技术、市场发展空间判定估值。
数据显示,生物医药已经成为除石油天然气和消费品零售行业外,中国对外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三大行业之一。未来除了医疗服务,新药、医疗器械始终会是企业争夺的重点。
“中国医药产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高成本、低效率、没有研发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中小药企会走向消亡。国内医药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保持快速增长,加上老年化的市场需求,决定了海外医疗投资、中外资本互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赵妍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