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
厄瓜多尔、
秘鲁、
智利,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APEC峰会,随着习近平主席的专机安全抵达北京而圆满结束了。
对于习近平主席拉美三国之行以及发出的“中国声音”,外媒给予了高度关注。外媒点赞“中国声音”不断。
美国福克斯新闻全面报道了习近平此访的整个行程,指出中国目前和南美洲国家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体现出了大国影响力。
对于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美联社报道称,习主席用最为强有力的语言,捍卫了贸易自由化,美联社引用了习主席的发言:“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是事关亚太长远繁荣的战略举措”,并称习主席的这一表态是对保护主义的最好回击。
《纽约时报》认为,澳大利亚和秘鲁都表示出了希望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意愿,毫无疑问中国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大。
厄瓜多尔《商业报》刊文称,习近平主席访问厄瓜多尔,为中厄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令中厄两国双边关系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时期,同时将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推上了新高度。
习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访是在美国大选结果揭晓,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出现巨大不稳定性,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面临“逆全球化”的强烈冲击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出访。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中一再发出奉行新孤立主义收缩战略,强烈质疑并否定经济全球化的信号,而且他挟巨大的民意支持成功当选,引发全球范围的忧虑。加上今年6月的英国脱欧对欧盟造成的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这一很长时间以来似乎理所应当的概念和操作,被打上了很大的问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同为第三世界,同在亚太经济圈的拉美国家之间,怎样实现合作共赢?怎样做好发展这篇文章?就显得殊为重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峰会上先后发表了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和《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讲话,紧扣时代脉搏,抓住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传递了中国信心与中国定力,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眼下,“全球化”显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到底是全球化出了问题?还是一些国家对全球化出现了误解误判?对于这个问题各国都在寻找各自的判断。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开宗明义,旗帜鲜明,继续高擎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对于APEC成员而言,中国的答案无疑具有巨大的鼓舞和借鉴意义。
毋庸置疑,全球化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中国在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诸多代价。但中国没有由此因噎废食,简单地否定全球化,而是体现出沉着冷静和很强的战略定力与自信,不断提出“中国主张”,尽可能对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进行修正。此次APEC会议期间,中国就针对全球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倡导亚太自贸区(FTAAP)方案等务实举措,积极谋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大力带动亚太地区共同发展。这是此次APEC利马峰会上习近平的讲话能够引发共鸣的核心原因。
中国加入APEC已经25年,始终在用实际行动推进亚太地区的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25年来,中国与亚太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中国贸易的 62%、实际利用外资的83%、对外直接投资的68%都是与APEC成员进行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绝大多数都是APEC成员。亚太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极为重要。习主席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在中国的主导之下,APEC的态度某种意义上将决定全球化的走向。中国通过APEC利马峰会坚定传递出了破除“逆全球化”困局和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的决心、智慧与担当,驱散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阴霾,厘清了方向和理念误区,因此完全可以说,这是此次APEC峰会最大的亮点。
当前,中拉关系的发展正进入边扩大经贸合作边加深政治互信的发展轨道。但这种政治互信加深的最主要目的仍是为经贸合作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并无针对第三国尤其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尽管政治互信的加深还能够带来政治外交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效益,比如,近年来随着中拉政治关系的加深,双方在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的协作增多,双方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也增多等。但出于对稳定地区战略格局以及保持自身政策灵活性的考虑,双方都会尽量避免结盟,尤其是针对第三方的结盟,也无意制衡美国。
总体而言,当前的中拉关系仍然显现出经贸合作主导的发展格局。只是这种单一格局目前正在向经济联系扩展、政治互信加深、外交协作增多、文化交流加强的多元格局演变。而这种多元发展趋势也将促进中拉关系全面发展。